电话:400-023-4588
邮箱:admin@jsossc.com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
OD体育近两年,在低温行情下,包括中国建筑、中国铁建、北京建工等“建筑系”央国企在土地市场大举拿地、加速布局,活跃在一二线重点城市及热点区域土拍市场。
根据CRIC新增货值榜显示,2022年、2023年1-11月多家“建筑系”央国企连续入榜。
在销售业绩上,已有12家建筑系央国企跻身百强,部分“建筑系”央国企在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,并已形成标准化产品体系。鉴于市场活跃情况与发展态势考虑,本文将以“建筑系”央国企为主要研究对象,从销售、拿地、财务、经营等多维度剖析其地产开发业务发展现况与前景。
值得注意的是,面对经济下行、建筑施工主业增长乏力、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现况,“建筑系”的地产开发业务也面临营运能力承压、地产开发拓展动力减弱等诸多挑战,中长期发展面临较大考验。
“建筑系”开发商,是指建筑施工企业,以房建、基建工程为主业,同时涉足地产开发业务。
按企业性质分为三类:“中字头”基建央企,比如中国建筑、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;省级或地方建工集团,如上海建工、北京建工、重庆建工等国企;民营建筑企业,如中天控股、中南建设等。
部分建筑商还有专门的地产开发平台。比如全国最大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和房屋建筑承包商中国建筑,其地产开发业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,目前旗下有中海系地产、中建系地产两大地产品牌。还有中国中铁,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涉足地产开发业务,2006年国资委将房地产业确定为公司的主营业务,为公司全面进军房地产业提供了“准入证”,2007年成立中铁置业,是旗下主要房地产开发平台。
基于业务协同、增厚企业业绩的考量,很多建筑商早早跨界地产开发,基本与中国房地产行业一同成长。
房地产行业的毛利率水平一直以来显著高于建筑施工行业(包括房建和基建),行业毛利率平均水平峰值一度达到30%,而建筑施工行业仅有百分之十几,典型大型国央企建筑施工业务毛利率基本在6%-8%的水平。
在房地产市场高速增长期,少数“建筑系”民营企业也曾在行业展露头角,如中南建设。但此轮下行周期下,民营房企大面积失守,“建筑系”民营企业也不例外,而越来越多“建筑系”央国企则逆势突破。
克而瑞《2023年1-11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》全口径销售金额百强榜单中,建筑系央国企占12家,包括中海地产、中国铁建、中国中铁、中建壹品、中建东孚、上海建工等,而2021、2022年度分别仅有5家和7家。
从竞争格局来看,“建筑系”央国企分居各个梯队,央企巨头逐步向行业头部阵营冲击。中国建筑旗下除了中海地产,“中建系”有4个平台公司上榜;中国铁建2022年进入TOP20,2023年1-11月位居第16位;中国交建旗下的中交房地产也跻身TOP20,排名较2022年末提升8位。
另外,“建筑系”央国企旗下住宅类产品系列不断丰富,产品细节日趋完善,产品品质日益提升。
八大建筑央企中,除中国化学,其余七家(中国建筑、中国中铁、中国铁建、中国交建、中国能建、中国中冶、中国电建)针对刚需型、改善型和高端豪宅型等多种类型,已经打造了不同的标准化产品系。
此外,部分“建筑系”国企在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,覆盖的产品类型愈发丰富,产品系列也在进行逐步扩充。如上海建工,针对不同区域市场和各类购房客群的需求,形成的中高端“海玥”品牌,现有的“都”系、“邸”系OD体育、“庭”系、“府”系等产品系列OD体育,为标准化建设和精准营销奠定了基础。
面对经济下行、建筑施工主业增长乏力、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现况,“建筑系”的地产开发业务也面临诸多挑战。
“建筑系”央国企逆周期发力,且在行业已形成一定影响力,尤其以中建、中铁建、中铁为代表的建筑系央企逆势补仓,销售规模跃升头部阵营。
而受房地产行业下行等因素影响,建筑商主营业务增速出现明显滑坡,尤其近期房企和地方政府流动性风险持续释放,经营压力与信用风险呈现双攀升趋势。
“建筑系”房企杠杆高企,流动性紧张,部分弱资质企业面临较大出清风险,在此背景下建筑企业向下游拓展房地产业务的动力整体减弱。
1)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控,房地产销售端持续筑底,即使近阶段核心城市不断释放需求端的利好消息,但依旧未改成交的萎靡态势,行业发展已“今非昔比。”
2)建筑企业缺乏精细化的开发项目操盘经验,对效率弱于房企。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性行业,涉及行业链条长、主体多,对投资资金的规模要求较高,因此杠杆率整体偏高,这与建筑行业类似。而经过多年发展,龙头稳健的房企已经形成自身的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,对效率提出较高的要求,而建筑企业核心业务的应收账款规模较高,且有转化为坏账损失风险,叠加房产开发经验少,项目管理能力弱,效率整体偏弱。
3)国企改革的趋势让国央企回归主业,逐渐剥离集团内部的低效资产。如前几年央企加速剥离房地产业务,具备房地产开发优势的央国企开始推进内部的资源整合,收购房地产业务,包括保利发展和保利置业、中粮地产和大悦城地产、南国置业和电建地产的重组。这一趋势,未来也会延续下去。而建筑央国企由于具备地方政府平台属性,未来定位还是承接地方政府相关的保障性租赁住房、城市更新等项目,涉猎市场化的开发业务较少。
房地产市场态势持续低迷,购房信心的重塑道阻且长,投入产出预期仍不明朗,对开发商的流动性考验还在持续。
房地产行业已经告别高增长以及粗放时代,越来越依赖开发商的内力出业绩,这也是中长期最严峻的考验所在。
因此,建工集团布局地产开发,还是要量力而行,谨慎投资,避免“顾此失彼”或“两头落空”。
统一社会信用代码:91510100MACHG4BA4M经营状况:存续注册资本:0(万元)
万科城二期项目涉嫌违法建设,开发商包头万科青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被罚6万余元
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加快推进“三大工程”,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。
度过下行期后,行业头部效应将愈加凸显,财务安全性高同时土储优质的房企未来有望持续胜出。
下一步将深化改革成果,推动不动产登记从“网上可办”向“网上好办”“全程网办”转变。
会议强调,做好明年的经济金融工作,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,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,防范化解金融风险。
12月13日,自然资源部召开党组会议,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研究贯彻落实初步意见。
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3年11月份CPI和PPI数据
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中国经济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,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发挥作用OD体育,中国有能力持续深化改革、应对风险挑战。
财政部:2023年1-10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4992亿元,同比下降20.5%
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,是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回升向好的现实要求。
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,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。
全国财政工作会议: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聚焦高质量发展,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
12月22日,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《深圳市网络直播营销中广告活动合规指引》。
12月22日,北京市住建委发布《北京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(2023年修订版 公开征求意见稿)》。
河北石家庄:生育三孩家庭的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在现行政策基础上提高20万元
截至11月底,全区226个保交楼项目超额完成国家要求的70%年度交付任务。
有网民11月23日在人民网“领导留言板”向江苏省南京市市长留言称,针对南京新房期房降价,应有限跌政策出台。
近日OD体育,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披露2023年11月份郑州市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。
该确认程序不影响公司的自主经营,不涉及集团境内主体的债务,不影响集团境内债权债务关系和正常经营。
年末岁初,天津土地市场炸裂开场。12月18日,天津11宗地块集中摘牌,揽金超46亿元
青岛3宗住宅地揽金4.42亿元 金鼎智达176轮竞价摘得崂山“双地王”
12月18日,青岛三批次崂山迪生山庄北两地块和城阳白云山地块成功出让。
今年央企、国企在上海土拍中占据了绝对主力地位,拿地金额合计占全年拍地总金额的55%。
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12月15日出让了8宗土地,均由该县平台公司底价摘牌。
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加快推进“三大工程”,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。
度过下行期后,行业头部效应将愈加凸显,财务安全性高同时土储优质的房企未来有望持续胜出。
围绕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,做好房地产领域“三大工程”配套政策保障。
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,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。
抓紧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、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、城中村改造等“三大工程”OD体育。
2023年11月23日,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“第十四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——职业能力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分论坛”在杭州举行。
2023年1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为:1年期LPR为3.45%,5年期以上LPR为4.2%。
财政部:前11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2031亿元,同比下降17.9%。
12月11日,央行上海总部披露2023年10月长三角地区货币信贷运行情况。
因联营公司亏损导致投资收益减少、其他收益减少、财务费用增加等也是导致公司业绩下滑的因素。
员工持股计划浮亏发帖求退本金,东方雨虹称“会兜底”,实控人李卫国再被质疑
深处舆论风波中的东方雨虹在10月26日发布了三季度业绩报告,令投资者看到了企业不同一面。
全国财政工作会议: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聚焦高质量发展,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