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话:400-023-4588
邮箱:admin@jsossc.com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
OD体育除少数公司有所延迟外,截至 4 月 29 日,A 股上市公司 2022 年年报的披露工作基本结束。通过分析这五千余份年报,我们也可一窥 A 股上市公司去年全年研发投入的概况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整理发现,中国建筑(SH601668,股价 6.57 元,市值 2755 亿元)连续四年成为 A 股 研发王 ,其年度研发投入由 2019 年的 218.72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497.53 亿元,复合增长率达到 31.52%。中国建筑也是 两桶油 之外的 A 股 营收王 。
与此同时,建筑业也是去年产生研发投入 大户 最多的行业,研发投入年度前十中,有 6 家是来自建筑行业,前 5 名中更是占了 4 席。不过,若要计算各行业的研发投入总额,排名靠前的则是电子计算机、装备制造、化工、制药和电气。
央企国企依旧扛起研发大旗,前十名有 9 家是国有控股企业,包括 8 家 中字头 企业。比亚迪(002594,股价 255.86 元,市值 7448 亿元)是研发投入最高的民营企业,OD体育排名第十一。
今年 3 月,财政部发布《2022 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》,其中提及,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从 2012 年的 1.03 万亿元增长到 2022 年 3.09 万亿元,首次突破 3 万亿元大关,比上年增长 10.4%,自 十三五 以来已连续 7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。
A 股上市公司是技术创新的 领跑者 ,也是企业研发投入的主力军。据中国新闻网报道,OD体育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执行副会长柳磊 3 月 29 日就表示,截至目前,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约占全国企业研发支出的一半以上。
4 月 29 日中午,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也发布了《中国上市公司 2022 年经营业绩分析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《报告》分析称,2022 年,境内上市公司总数增至 5079 家,截至 2023 年 4 月 29 日,除已公告拟延迟披露和退市、重整公司外,沪、深、北三家证券交易所共 5067 家公司披露 2022 年年度报告,研发投入合计 1.66 万亿元,比上年增加 0.27 万亿元。由此计算,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 53.72%。
《报告》还分析称,三个创新板块中,科创板平均研发强度(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)最高(10.53%),全市场高技术制造业公司研发强度达 6.71%,2022 年底累计披露专利数量超 140 万个,较上年增长 17% 以上。此外,上市公司积极凝聚科技研发人才,2022 年披露研发人员共 257 万人。
据记者整理 Wind 数据,全市场中,研发投入排名前十的企业有 6 家来自土木工程建筑行业,剩余来自石油、汽车等,这些企业几乎都是上证主板公司。此外,深证主板则偏好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,该板块前十中,有 5 家来自这一行业。
其他板块中,这些数据又有些变化,行业属性比较分散。例如,科创板中,研发投入第一的是中芯国际(SH688981,股价 61.58 元,市值 4880 亿元),前十中有来自医药制造的君实生物(SH688180,OD体育股价 52.78 元,市值 520.25 亿元),也有来自交通装备制造的时代电气(SH688187,股价 46.56 元,市值 659.40 亿元)。
src=创业板中,宁德时代(SZ300750,股价 230.85 元,市值 1.01 万亿元)以 155.1 亿元的研发投入额遥遥领先,这一板块中排在它后面的 5 家企业数值都比较接近,均在 20 亿元~23 亿元之间,也就是说,这 5 家企业去年研发投入总额也没赶上宁德时代 1 家。
src=证监会行业分类,宁德时代属于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,创业板前十中有 4 家属于这一行业,其余 3 家是亿纬锂能(SZ300014,股价 65.55 元,市值 1341 亿元)、阳光电源(SZ300274,股价 112.74 元,市值 1674 亿元)和汇川技术(SZ300124,股价 61.80 元,市值 1644 亿元)。
中国建筑 2022 年收入创下历史新高,达到 20550.52 亿元,OD体育同比增长 8.6%,同时归母净利润达到 509.5 亿元。同年,中国建筑研发投入达到 497.53 亿元,与年度净利润相当,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2.40%。
中国建筑在 3 月底回复投资者提问时介绍,公司研发投入聚焦高端房建、基础设施两大主要业务,重点开展绿色建造、工程材料、智能建造等技术研发。在年报中,中国建筑介绍,自主研制 空中造楼机 、OD体育大直径竖向掘进机、万吨级工程结构实验系统、单轨多笼循环电梯等重大建造设备。
需要说明的是,中国建筑去年近 500 亿元、过去 5 年合计超过 1500 亿元的这些研发投入都是实打实的费用,没有资本化的研发投入。与中国建筑不同,也有不少企业的研发投入会视情况进行资本化处理,有的企业资本研发投入化率甚至达到 100%。
这里简单说明一个常规的财务操作:当一笔研发投入发生后,会计上即当作一笔费用入账处理,但研发过程中,企业评估这笔研发投入有了成果,达到标准后,在财务上的处理便可转为无形资产、存货等,这就是将原来 费用化 的部分调整为 资本化 处理。资本化的研发投入计入资产,不会侵蚀利润。
不过,上述几家企业只能说是资本化的 绝对额 大,A 股市场还有很多企业虽然年度研发投入不大,但这些投入在当年基本都做了资本化处理,费用化处理的部分占比很小。
例如,海印股份(SZ000861,股价 1.99 元,市值 49.93 亿元)虽然去年研发投入只有 68.95 万元,但其将这些投入都进行了资本化处理,占比 100%。去年,海印股份亏损 3.8 亿元;类似的还有四川金顶(SH600678,股价 5.52 元,市值 19.26 亿元),去年研发投入 194.47 万元,资本化金额 194.23 万元,费用化金额 0.23 万元,资本化占比也接近 100%。